路權/白牌不友善 西濱讓人又愛又恨
台灣愛騎車的朋友,應該都騎過西濱公路,紅黃牌的騎士可以走上高架道路,但白牌騎士只能偶而走上高架路段,更多時候只能走平面道路,並且該路段還不是一線到底,有許多地方會施工,或是乾脆沒有路了,平面道路鋪設品質也極其糟糕。台灣常常自吹機車大國,但能讓機車長途旅行的封閉公路,卻不存在。
趁著野狼復活,再次跑跑西濱,還記得剛創立ZenMotobike時,也是從西濱開始,我其實很喜歡西濱,認真來說,這本該是一條很舒服,很貼近台灣海峽風景的路,但沿線林立的工廠,以及不友善的道路配置,要好好享受很難。
題外話,想體會一下台灣海岸線出現工廠發生了什麼問題,推薦一本攝影集1139KM,台灣是海島國家,但總長1139公里的海岸線,卻只有少部分可以讓人親近,這不該是正常的。
西濱公路,也就是台61線,始建於1982年,但到了2020年,國發會才通過「西濱快速公路曾文溪橋段新建工程」建設計畫,這代表,這漫長的38年,這條公路依然在施工中,對比上國道一號,1961年興建,但1978年已全線通車,後續工程則是專注於路線改善以及交流道等等的設置。
或許有人會用使用率來判斷,或許西濱公路並不太重要?根據公路總局公布的109年平均每日交通量調查,加總西濱新竹以北各路段的日車流量為245989,還要加上平面道路台15線從八仙橋頭與61重疊的路段開始的數據為152233,加總後為398222,代表光新竹以北,這條路段就有單日近40萬左右的車流量,可能比起台64單日60萬少了些,但這已足夠證明,這條公路有他使用的價值,尤其還是橫跨西部數個縣市的公路,並且,還未完全通車。
我在上一篇車好不好騎 到底指的是什麼?,有大略提出台灣目前對於機車的禁止策略,也扼殺了機車作為休閒工具的可能性,我想,西濱是個很好的例子,先不論機車上國道,因為這目標還太遙遠,但身為省道的台61線已經有重型機車可上路,那就該好好討論。
根據108年公佈的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國道公路建設管理基金報告,該年度投入國道的維護成本為60多億元,今年初西濱發生連環死亡車禍後,也僅預估投入35億元改善諸如天候偵測系統外加濃霧偵測系統這些國道早就有的東西,連人家國道一年維護費還低,而且還是沒解決大型車輛對於其他車輛造成的威脅。
上網查了一下,其實是針對台61線24K(蘆竹)至34.6K(大園)北上側路段,意思是這個路基改善工程,也是針對上高架的匝道,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平面道路總是爛到不行了,大膽推測當8月施工完,旁邊的平面道路應該還是一樣破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