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etBike/60年代寶馬水平對臥集大成 BMW R69S

 



     關於R69S,得先提到BMW 「Vollschwingen」系列,德文的意思是指涉1955-1969年使用後搖臂全可動的BMW車型,這樣的車型不只直到如今仍風靡全球,對於BMW而言,這也是第一台擁有先進懸吊及高性能引擎的車種。








    時間回到1951年,BMW推出了第一台時速可達每小時160公里(也就是時速100英里)的市售車R68,也被稱為「100 mile racer」,這也是R69系列的前身,在數次ISDT(International Six Days Trial)競賽中,R68也都拿下了不錯的成績,擁有當代BMW最好的性能。但R68的產量也極為稀少,共生產1452輛,十分稀有。

    不過,當時的BMW機車全車系,後避震仍然配備著柱塞式後避震(plunger rear-wheel suspension),這是從戰前1938年R51便開始使用的後懸吊形式,沒有獨立可動的搖臂,雖有避震結構,但行程不足。為了因應性能越來越優秀的引擎,整體懸吊勢必也得跟著進化。

     1955年1月,在布魯賽爾的車展上,BMW公布了裝備有全可動搖臂以及Earles-fork前叉的R69及R50,隨後1956年也推出600cc的R60,除了全可動後搖臂,傳動軸也變成包覆式不再外露,傳動軸泡在機油中,靠機油潤滑,耐用性高上許多。

BMW R69S標誌性的防甩頭旋鈕上有紅點,這是R69S獨有特徵,並且當時的BMW鑰匙都是通用的,意即你可以拿自己的鑰匙去發動別人的BMW

     但大家也注意到了吧,R69的後綴沒有S,因為R69S要到1960年才登場,這裡也要提一下當時德國市場的情況。


    當時西德的機車工業面臨汽車工業的衝擊,許多機車廠隨後也都轉向專門生產汽車,比方NSU,BMW Motorrad也不例外受到了市場衝擊,而且摩托車作為休閒興趣的觀念在西德還未成形,二次大戰前,機車被作為重要的通勤交通工具,裝載邊車的機車也被視為優秀的旅行載具,但戰後汽車工業的發展,機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優勢逐漸被取代,可以抵禦寒冬的汽車在歐洲的銷量逐漸成長,且同樣的價格,多貼一點可以買遮風避雨的金龜車,為什麼要買重型機車呢?

    當時一台R50/2的官方售價為3130馬克,以1960年馬克對美元匯率換算,4.17馬克等於1美元約為750美元左右,但同時期的金龜車(Volkswagen Type 1)售價4600馬克,換算起來約為1103美元,差距真的不大。

    1960年,西德的機車工業景氣低迷,許多機車廠商申請破產,BMW也受到了衝擊,從 1954 年到 1959 年,年產量從略低於 30,000 輛下降到 8,412 輛,後續銷售狀況的低迷還持續近 10 年。

    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1960年的科隆國際自行車和摩托車展覽會(IFMA)上,BMW仍然推出了小改款的R 50/2和R 60/2,以及排氣量500的運動車款R50S(產量極少,因為與自家R69S產品定位衝突以及因高壓縮比導致機件問題不受親睞),以及本次主角R69S,售價4030馬克,快跟一台汽車相當了!但R69S可說是BMW豁出去了的產品,引擎馬力從原本35匹,一口氣達到42匹,極速更可至175公里每小時。

    但性能的提升,也導致引擎負荷不了,畢竟引擎的壓縮比提升了,R60/2的壓縮比僅為7.5:1(因此十分耐用),但R69S達到了9.5:1,頭幾批的R69S甚至出現了曲軸故障、炸缸等等的狀況,而後在1967年,BMW將R69S加裝了曲軸減震器(Vibration Damper),才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如果仔細觀察R69S引擎前蓋的形狀不同凸了一塊(後來全車系都可裝這種凸蓋)。

仔細看,引擎前蓋有凸起,這是為了容納曲軸減震器,另外也可看到缸頭蓋的形狀與R50、R60有明顯不同(R50S就沒有曲軸減震器了,但當年官方也建議安裝),另外,排氣管前的散熱鰭片是如同螺母一般鎖上去的,這也只有R69S能裝(因為口徑關係)

拿R60/2來對比,可以發現引擎前蓋是平的無凸起,另外汽缸蓋、空濾也不同,R69S的空濾沒有調節開關,而R60/2有,另外排氣管角度也不同,R60/2是直出,R69S有一點斜

    另外,為了因應高速行駛,R69S更配備了液壓防甩頭,這也是與其他車系的明顯不同之處。

可以見到靠近龍頭處有一隻液壓防甩頭

    
將R69S與R60/2比較,可以發現排氣管更胖、汽缸蓋形式不同
   
    
    但即便R69S如此優秀,BMW機車在西德的銷量不佳也是事實,但在大西洋的對岸,美國的機車文化早已成型,並且騎車休閒已經是大眾文化的一環,1967年開始甚至為美國市場推出了使用一般潛望鏡前叉(也就是後來/5使用的前叉形式)的R69US(同期也有R50US以及R69US),在美國及海外市場獲得不錯的銷量。

    1969年8月,R69S的生產也到了尾聲,隨後BMW進到了/5系列的生產,BMW Motorrad工廠也從慕尼黑移至西柏林,/5系列車架也改成了雙搖籃,引擎馬力上看50匹(以R75/5來看),就算拿R60來比較,R50/2馬力僅26匹,R50/5則達到32匹,且得益於機油循環方式的改進,性能全面提升。但「Vollschwingen」系列的生產也正式走入歷史。

1970s的R50/5,與老車型的差距非常大
車輛所有人:Freebiker總編輯陳清

    基於這車型實在太過經典,仍有不少玩家希望能夠繼續騎乘,最直接的問題是維修後勤上的困難,得益於BMW空冷引擎系列(Airhead )系列的引擎鎖點沒有變化,有許多老車型愛好者,將較新款的引擎,經過微調後裝在老車台上,甚至傳動軸還可以沿用,等於延續了老車台的生命,也可見Vollschwingen系列有多經典。

由於Airhead 的引擎鎖點自1969到1995沒有變化,有許多喜愛老車型的車主,使用新引擎改上舊車台,圖中即是改上了R75/5引擎。圖片提供:Calvin Huang  Hsin Yi



    回到這次介紹的這台R69S,可以發現許多部件都保持著原廠設計,車主呂先生也是一位擁有許多收藏的老車愛好者,但對於R69S,他認為這真的是「值得一輩子留在身邊的車」。

    最後,我也以自己擁有R60/2,以及試騎過R69S,簡短分享一下心得,性能部分我只能簡短說明,畢竟騎乘距離不長,但還是感受到R69S走較為高轉的設定,較不如R60/2起步有力,但承襲Vollschwingen系列優秀的車體及懸吊設定,即便軸距相當的長(2125mm),但在巷弄內穿梭或是過彎時卻十分靈活,水平對臥引擎怠速時會些微左右晃動,但轉速一提升後,雙缸抑制震動十分明顯,再搭配上前後避震結構,尤其是重又穩定的前叉,具備有超常的支撐力,整台車體給人安心的感受,閉上眼睛,甚至不會認為這是一台1960年代的車。

1950-60s的BMW全搖臂車種,直到現在都仍十分受歡迎

    
畢竟擁有42匹馬力,化油器口徑也有所增大,比方R60/2的化油器口徑為24mm,但R69S增大到26mm,且化油器通往空濾的通管沒有橡皮包覆

R69S的傳動比與R60/2以及其他50s-60s全可動搖臂車種一樣,都是4.17 / 2.73 / 1.94 / 1.54,但有趣的是,最大馬力要到7000轉才出來,相較於R60/2、R50/2的5800轉,走的是較為高轉設定,很符合跑車性格

    
注意看油箱上的BMW標誌,這是1966年前的舊字體,約莫從戰後50年代使用至1966年,有趣的是,由於R69S生產至1969年,所以可能出現不同字體的R69S






車主呂先生表示,雖然有許多收藏,但R69S真的是值得留在身邊的好車





新舊時代的BMW聚會,左邊為1978年的R45






    BMW 全可動後搖臂系列雖然僅在1950至1960年代生產,但外型成就經典,縱使跟後來暢銷全球的/5系列相比,「Vollschwingen」實在不能說以性能著稱,但優秀的前後懸吊形式,以及保留舊時代美學的經典樣態,放到如今而言依然令人懷念,但以BMW而言,我看到的是BMW Motorrad穩扎穩打卻不忘突破創新的精神,回想到1935年,R12創下了世界上第一台搭載潛望鏡式油壓前叉的紀錄,再到1955年出現的前後全可動搖臂,甚至在面對機車市場大環境低迷的狀況,仍然持續推出新車,都足以見到BMW在懸吊及騎乘感受,以及機車工藝上的堅持。


本文諸多資料來源自BMW官網
特別感謝車主呂先生,以及提供許多精確資料的Calvin。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野狼系譜/萬年引擎?野狼到傳奇變了什麼

野狼系譜/其實野狼車架比cb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