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etBike/真正的活化石 多國混血的長江750
說起水平對臥雙缸引擎,大部分第一聯想到的是BMW從1923年問世的BMW R32便開始採用的引擎型式,但正是這可靠的設計,外加一點戰爭上的需求,在各種仿製再仿製下,誕生了今天要介紹的車種「長江750」。
但在介紹長江750前,得先把它複雜的身世先完整說一遍。
1939年,德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納粹德國與蘇聯協議瓜分波蘭,這短短的「友誼」關係也是長江750仿製的對象「M72」誕生的契機,原本蘇聯提出的仿製對象為BMW R12,想取代手上在冬季戰爭中用起來不順手的TIZ-AM-600和PMZ-A-750,但被德國國防軍拒絕了。
這裡有幾種傳聞,一種稱蘇聯獲得了BMW R71的生產執照,另一種說法則是蘇聯直接從瑞典買了幾輛R71並進行逆向工程,BMW官方曾表示,兩者可能都對,因為年代久遠,實在也不知道俄國人當時是怎麼處理的。
總之,1941年德軍大舉入侵蘇聯時,M72也正式投產,由IMZ-Ural製造,頭批車由莫斯科工廠生產,但後來因德軍的步步進逼,加裝邊車並可投入作戰的M72移到了遠離德國轟炸航程的烏拉爾山脈旁的小鎮伊爾比特(Irbit)生產,並且在1942年才投入使用,就算不講戰場上的影響,1941年在伊爾比特(Irbit)舉辦的摩托車賽,也證明M72改變了俄羅斯的摩托車生態,而此時戰爭才正開始而已。
![]() |
李老師從法國法國跳蚤市場購賣的二戰瑞士軍用機車皮箱, |
二戰結束,蘇聯打贏了二戰,更徹底擊敗了納粹德國,並沒收了德國Wanderer車廠,基輔摩托車工廠(KMZ)也以生產M72的經驗,搭配上從德國獲得的技術,生產了「Dnepr」(Дніпро)牌機車,其中 K-650、K750便可視為蘇聯本土演化出來的水平對臥雙缸機車,並取代過時的M72,這裡解釋一下,後來的IMZ轉為生產民用車輛,軍用車輛生產重心就移到了基輔。
至於中國,其實早在長江750前,在中日戰爭時,國民革命軍使用了德國純達普(Zündapp)的水平對臥軍用機車,國共內戰後,共產黨取得勝利,此時的中國也已有少量仿製的Zündapp KS600。
1956年,中國採購了3000部M72,由江西洪都機械廠、湖南湘江機器廠等工廠逆向工程仿製M72,1957年,蘇聯的M72產線正式關閉,並將生產線交給中國,並提供材料直至1960,1961年,真正意義上第一代長江750才被生產出來。
![]() |
具備中國生產的特色,左右缸化油器上,有左右之分,用中文寫著「右」 |
第一批長江750(以下稱CJ750)為CJ750 M1,有著6V的電系以及與M72幾乎一樣的變速機構及布局,可以說第一代長江750與M72,甚至與其先祖R71都還有點相像。
![]() |
油箱內有手套箱的設計長江750也承襲了,BMW R71以及M72甚至是後來的BMW R50都有(R50改成側開) |
![]() |
M72和長江750M1儀表都只帶里程數,但上面的「未」字標誌我目前還查不到意義,這有可能是副廠儀表 |
![]() |
長江750的電盤蓋是只有LOGO沒有其他花紋,有別於後來的型號 |
李老師手上這台車於1998年獲得,據推估應該是1960車型,原本電系為6V(後已修改成12V)以變盤蓋形式以及儀表形式僅有里程表推斷,這應該是CJ750M1無誤。
![]() |
左側的打檔踏板,非常神奇的是,如同R71的設計,長江750有腳踩及手動換檔兩種做法,據說如果要入空檔,用右側手動最快 |
![]() |
外露的傳動軸和M72及R71一樣,也可見到右側手打檔,此車還沒有配置倒退檔,為四個檔位 |
![]() |
側汽門平頭發動機的汽門在汽缸旁,因此汽缸頭如同二行程車一樣,就是個蓋子。 |
![]() |
油筒上有金屬鏈避免蓋子遺失,貼心的設計 |
據李老師表示,長江750就算是在中國也不好取得(尤其是越早的版本),這部是從認識的管道,剛好有朋友住在軍區附近,才能獲得這台軍方的長江750。
![]() |
紅色球型結構是拿來連結邊車的 |
![]() |
仔細看空濾上的金屬撥片,那就是阻風門開關 |
長江750M1的最大特徵,就是採用了從BMW R71到M72都採用的側汽門引擎,側汽門引擎是四行程引擎早期的一種樣式,汽門機構放在汽缸旁,所以看不到後來BMW R50、60明顯的OHV結構,長江750在M1M版本後也換成了OHV,而近年重新復刻的版本則是放棄了水平對臥引擎,變成了普通的並列雙缸水冷引擎。
![]() |
一台曾經巧遇的長江750,這應該就是M1M |
![]() |
注意到電盤蓋的紋路與M1的不同 |
![]() |
M1M相較於M1多了倒退檔,同時也多了電發(仔細看電盤上方結構) |
![]() |
李老師曾說,長江750真的要比較也不該拿來跟德國BMW R71以及戰後的R50比,並且同時期許多的機車也都有借鑑德國的產品,可以說長江可以長流,一部分也得感謝德國。 |
傳動部分與R71、M72一樣採用軸傳動,並且可見到軸傳動是整個露出來的,行駛時可以見到傳動軸旋轉。
![]() |
BMW R71的傳動軸及變速箱,手動檔桿形式也類似 |
![]() |
我爸的遺物,西德戰後生產的BMW R60 |
其實比較先祖R71與長江750,不得不說也只有長江這樣的「活化石」某些已經不再採用的舊時代技術才得以被保留下來,但兩台車看似雷同,但外觀上就已有許多不同,製造工藝也不是同一個檔次。有趣的是,1980年代,當少量的OHV版本長江750生產後(排氣量900cc),中國武警也已採購BMW R80,最後也導致長江750慢慢停產。
繞了一圈以後,最後可以算是BMW取得最終的勝利嗎?
因此長江750的真正意義,是他保存了機車發展史上有趣的歷史,畢竟一台車的技術,橫跨了三個國家,甚至有兩個國家還處於戰爭狀態,同時也保留了1930年代四行程內燃機的特徵,這都讓長江750在如今的中國以至於西方市場上都仍然搶手。
留言
張貼留言